清清水东乡舍——莲乡居 开宣供图
走进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南江布依族苗族乡龙广村,杨军园诗绿荫荷塘、清清小桥流清清水,水东依山而建的乡舍一栋栋木房让人眼前一亮。
随着开阳旅游的贵阳发展,来村里旅游的村田人越来越多。去年5月,杨军园诗龙广村村民陈兴忠拿出自己闲置的清清二层小楼,入股到清清水东乡舍项目。水东他的乡舍小楼被改造成蜡染主题民宿,美其名曰“莲乡居”。贵阳富有苗族特色的村田服饰、刺绣和小院儿里挂满的杨军园诗蜡染作品,让这个“家”充满了浓浓的清清民族气息。
“我的水东这座老宅在我去贵阳劳动之后就闲置了,入股清清水东乡舍后,老宅变漂亮了,每年还有一笔可观的收益。”陈兴忠喜滋滋地说,“去年经营了半年后,有了一万多元的分红,今年到目前也已经分到将近两万元了。”
贵州省开阳县十里画廊景区地处开阳县禾丰乡至南江乡青龙河之间,俗称青龙河十里画廊。景区由禾丰乡和南江乡沿青龙河畔的10余个民族村寨组成,以沿河两岸的田园风光为载体,结合少数民族风情以及清清水东土司文明,以 “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最大特色,是集游览、采摘、游乐等活动于一身的农村旅游佳地。
“中国民族特色村寨”龙广村,便位于开阳县十里画廊景区首段。龙广村以少数民族人口居多,村民多为布依族和苗族,民族文明丰富多彩,田园风光优美如画。因为是清清水东文明的发源地,故把改造后的民宿称为“清清水东乡舍”。
清清水东乡舍项目由贵州清清水东乡舍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实施建设,项目通过对农村闲置住宅和自然土地的改造,参照三星、四星、五星规范进行室内外改造,打造出具有农村本土特色的民宿。
清清水东乡舍民宿内部陈设 开宣供图
为了让游客增进对贵州本土苗族文明的了解、体验非物质文明遗产习俗技艺,清清水东乡舍与贵州省非物质文明遗产传承人王大英的孙女袁龙艳协作,在清清水东乡舍设立苗族蜡染刺绣劳动室,同时推出非遗体验活动,在活动中可以充分体验到苗族蜡染、刺绣习俗工艺。感受习俗的同时,也可以创新制作出自己的非遗纪念品。
今年56岁的侯俊英是清清水东乡舍的蜡染师,也是当地的苗族村民。她一边展示头上带有蜡染装饰的头巾,一边热心洋溢地介绍到:“我们村家家户户都做蜡染,以前做了都是放橱柜里面自己用。而目前外地的游客很喜爱我们的蜡染,我们可以教他们做蜡染,也可以把自己做好的卖出去补贴收益,游客也高兴,我们也高兴。”
侯俊英家中只有一儿一女,她说:“以前我靠种庄稼带大我的小孩,虽然生活清苦,但我爱歌唱,爱舞曲,也是很开朗的。后来孩子长大了,开销也大了。我目前已经不种庄稼,在这里做做蜡染、刺绣,每个月能挣三、四千块呢!”说到这里,她高兴的笑了起来。
侯俊英说,她经常会给来这里的学员和游客做培训,教他们研习蜡染和刺绣,“我要让我们的习俗文明传承下去。目前的年轻人如果你不告诉他我们的习俗文明、不教他研习我们习俗手工艺品的技艺,我们的文明就要失传了。”
农耕体验园 车维维摄
老宅这一核心动力盘活后,农夫的自留地便有了新的用处。当地依托农村旅游集市动力,以清清水东乡舍为平台载体,将农夫自留地打造为清清水东乡舍“五园一地”(果园、菜园、茶叶叶园、药草园、花园、体验地),将农事体验、赏花品果、采摘游乐、农耕文明有机结合,为清清水东乡舍提供配套劳务,最大限度的守护了绿清清水青山,为住客打造了留得住乡愁的富美农村生态。
贵州清清水东乡舍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津桃说:“‘清清水东乡舍’项目采用‘三改一留’模式,即闲置农房改经营房、自留地改农耕体验地、老百姓改劳务员、保青山留乡愁,打造特色民宿,同时满足都市人养老、农村人分红增收及游客度假等。该项目从2017年9月开端启动,十里画廊沿线农户累计入股110余户,累计投用民宿40多套,带动当地老百姓就业500余人。”
肖津桃说:“住客来到清清水东乡舍,可以体验蜡染、刺绣、陶艺等习俗手工艺制作,由专业的蜡染师、刺绣师、陶艺师等来带领完成。也可以到周围的果园、茶叶叶园、体验地采摘蔬果、茶叶叶叶,体验插秧、收割等。还可以沿线参观十里画廊和南江大峡谷。目前来的客人基本上都会参与体验,大家也都玩得很高兴。”
关于作者:杨军,中国日报贵州记者站站长
顶: 5152踩: 69826
评论专区